午后,太阳把陈家村安置点的白色板房照得格外亮堂,不远处,36岁的吴志林正和同村的男人们练习平焊。他们手持面罩、双腿跨立,在半人高的铁架上点出源源不断的火花。
这里是甘肃省积石山县,一个月前,突如其来的地震撕裂家园。如今,日子在安置点里有序轮转起来。多学几门新技术、重建房屋、复工复产,成了大伙儿最关心的事。在当地人社部门的对接下,越来越多职业培训机构在安置点上搭起帐篷,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课程。
吴志林是电焊班的第一批学员。地震时,他家的二层小楼出现坍塌,本打算去南方务工的他留下来照顾妻子和7岁的女儿。“听说有培训,村里只要是年龄合适的青壮年都报名了。现在每天上8小时课,手上学点东西,心里就踏实了。”
陈家村的青壮年们常年奔忙在不同的施工现场,掌握电焊技术,好比多了一个“金刚钻”。“这个15天就能出师,到时考个初级焊工证,一天能赚300多块。”吴志林透露道:“接下来还有砌筑工、钢筋工、架子工培训,大伙儿准备趁这段时间多学几个,技多不压身嘛!”
“开课不到一周,就收了3个班,加起来150人,这还只是一个村的情况。”康县联创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杨学元说,他们的培训正向更多安置点延伸,只要群众有需求,就会开展下去。“后续我们会为学员推荐就业岗位,做到培训、考证、就业无缝衔接。”
“那边是家政培训班,我妻子也报名了。”吴志林指向隔壁一间板房,小小的屋子里挤满了来听课的妇女,每个人都带着小本,边听边记。接着,她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组训练,有的练习洗涤、熨烫、除污,有的给人体模型翻身、按摩,讨论声此起彼伏。
“我们提供家政、护理培训,是结合市场需求和这边群众的情况确定的,课程周期3个月,结课后可以考证,有意愿的输送到上海直接就业,学校也在和当地养老机构沟通。”兰州新区金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凯说,目前有160人报名,人数还在持续增加。
找到吴志林的妻子马文萍时,她正和嫂子、弟媳练得起劲。“这里教的东西很实用,闲了还组织小组PK,很有意思。”马文萍说。
记者从积石山县人社局了解到,截至1月18日,各安置点累计开展劳务培训848人次,类型涵盖电焊、家政、护理、中式烹调等。
日落后,人们陆续走出教室,安置点升起炊烟。吴志林家的板房里炉火正旺,桌上放着女儿的拼音作业。一转头,小丫头拿着一袋色彩缤纷的糖果,邀请我们一起吃。屋外,炒菜声、闲聊声、小朋友的玩闹声,汇成入夜前的“交响曲”。(记者王紫轩、胡伟杰、马希平)